PG电子
PG电子技巧中印融冰隐性力量|印度学生为何来中国学医?性价比高只是一个原因
PG电子(Pocket Games Soft )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子游戏供货商[永久网址:363050.com],首位跨足线下线上电子游戏开发。PG电子,pg娱乐,PG电子试玩平台,pg电子app,pg电子外挂,pg电子接口,pg电子技巧,pg电子下载,欢迎注册体验!印度总理莫迪于8月31日应邀访华,出席上合组织峰会。这是莫迪7年来首次访华。8月29日,莫迪在访华前夕接受采访时表示,印中保持紧密关系对构建多极化的亚洲和世界至关重要。此番言论被解读为:印方释放出印中关系进一步升温的信号,是近年来对华最强烈的示好姿态之一。
最近一个多月来,气氛已在酝酿中。7月23日,印度政府宣布,自7月24日起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
8月,中印外长会谈达成10项成果。其中包括:双方同意尽早恢复中国内地和印度直航航班,同时修订两国民航运输协定;双方同意为两国从事旅游、商务、媒体等活动的人员双向来往提供签证便利;双方同意采取具体措施为两国经贸投资流动提供便利……
在此“融冰”迹象显现之时,我们采访了两国留学生、学者与商务人士等,重估中印民间交往颗粒度。
12岁那年,安娜的父亲被推进ICU,她在医生一句“你爸爸没事了”的话语中第一次感受到医学的力量。多年后,这位印度姑娘带着母亲的期待和想成为医生的理想,跨越3000公里来到中国扬州求学。今年6月,她终于拿到学位证书,即将实现梦想。
在印度拉贾斯坦邦,公立医院全科医生奈特告诉澎湃新闻(),他2018年从中国南方一所医学院毕业,现在每天接诊七八十名病人,从CT图判读到外伤评估,几乎每天都能用上在中国课堂和实习中学到的技能。
安娜和奈特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印度国内医学院学位供需矛盾加剧、学费居高不下,越来越多印度学子把目光投向中国。相比动辄数百万卢比的印度私立医学院,中国高校的学费相对低廉、课程规范,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提供多样化的临床经验。
疫情和中印关系波动一度让这一趋势按下暂停键,大量印度学生滞留国内,不得不依赖网课学习。但随着中印关系出现回稳趋势,有分析认为,中国作为印度学生留学目的地的吸引力将大幅提升。
卡兰古普塔教育咨询公司(Karan Gupta Consulting)的创始人卡兰·古普塔注意到,受加拿大等传统留学目的签证政策收紧、经济因素和移民政策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印度学生可能会考虑其他选择。“随着印度和中国关系的改善,印度学生对留学中国的看法可能会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会有多大,目前还很难说。如果改善,我们可能会在未来6至8个月内看到更多印度学生考虑留学中国。”古普塔向媒体表示。
“12岁时,爸爸突然患上疾病并被送往ICU。在医生说完‘你爸爸没事了,可以放心了’这句话之后,我感到如释重负。那一刻开始,我想要成为医生,这样才可以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安慰和快乐。”安娜告诉澎湃新闻。
同韩国近期引发热议的纪录片《人才战争》中描述的“优秀学生涌向医疗行业”的现象类似,印度近年来也出现了一股学医热潮,工程专业的报考热度反而随之降低。全印医学生协会(AIMSA)副主席萨亚德·艾哈迈德曾表示,催生这种趋势的是工程专业就业水平下降。
印度家长也曾因担忧学费高昂、学习时间超过五年而不愿让孩子进入医学院,但这种观念已经改变。“即使那些没有继续深造(就读研究生)的医学生,前途也一片光明。地区医院医生或在社区诊所执业的医生月薪约为8万卢比(折合人民币6528.08元),家长现在把医学教育视为可以带来长期收益的一次性投资。”艾哈迈德说道。
在印度国内完成本科医学课程需要五年半时间,包括为期一年的强制性轮岗实习。为了进入医学院,学生需要通过由印度国家考试局(NTA)举办的国家本科入学资格考试即NEET。2013年NEET考试首次举行时只有75万名学生报名参加,2022年的考试人数已飙升至180万。
2025年,NEET考试的报名人数接近230万。根据印度国家医学委员会(NMC)修订的2025年至2026年本科招生计划,印度780所医学院共提供118190个医学学士招生名额,其中公立院校59782个,私立院校58316个。
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俄罗斯、乌克兰、中国、菲律宾、孟加拉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成为医学生的热门留学地。
与印度私立医学院和其他国家的医学院相比,赴华学医以较高的“性价比”受到印度学生的青睐。据《印度快报》报道,在中国学习六年(包括一年实习)的总学费为210万卢比(折合人民币约17万元)至360万卢比(折合人民币约29万元)不等。《今日印度》则报道称,印度私立医学院总学费为500万卢比(折合人民币40万元)至1250万卢比(折合人民币102万元)。
除了学费因素,印媒《今日商业》还报道称,中国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英语授课吸引了国际学生,并逐渐成为医学教育中心。
中国医疗机构的水平也得到了国际认可。今年6月,国际顶尖期刊《自然》杂志发布最新自然指数排名,全球共有5868所医疗机构入选,中国医疗机构达1161所,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十所医院位列“自然指数世界排名TOP50”榜单。
2019年,共有45所中国大学的医学院获准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项目(MBBS)”的外国留学生,名额共计3370个。为避免语言障碍影响教学效果,保证MBBS项目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中国教育部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外国留学生只能就读获批院校的英语授课医学专业,禁止外国留学生就读以中文授课的中国临床医学专业,严禁任何大学开设双语(中英双语)临床医学专业。教育部每年均会对上述专业来华留学生招生项目实施严格管理。
这一年,刚满19岁的安娜决定出国学医,中国、俄罗斯、格鲁吉亚和菲律宾等国家成为选项。在此之前,安娜对中国的印象存在偏见,社交平台流传着“中国人很排外和食物不好吃”、“中国法律很严苛,哪怕小错都会被严厉处罚”等言论。由于是第一次离开祖国,安娜一度感到担忧。
但安娜宁愿相信曾在中国生活过的人。她在视频网站观看了很多在华留学生分享的Vlog,得知他们并未遇到种族歧视,更从未面临安全威胁。更重要的是,安娜的哥哥有个曾在南京大学学医的朋友,他极力推荐安娜去中国留学。
“我相信哥哥的朋友,也相信别人亲摄和上传的视频。我跟父母说中国很好,他们也相信我,愿意支持我去中国学习。”安娜表示,中国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不高,在中国学五年相当于在印度学一年,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可以在扬州过上舒适的生活。
2019年10月,安娜拉着两个装满衣服的行李箱,满怀期待地前往扬州。她成长于只有雨旱两季的喀拉拉邦,从来不知道换季是什么概念。“那时候可以看到扬州的树叶已经泛黄了,这是我在家乡无法看到的景色。”
正当她畅想着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度过寒暑假时,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根据多家印度媒体的报道,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在中国、菲律宾和俄罗斯大学就读的印度医学生不得不回国。2020年1月,安娜返回印度,只能困在家里靠电脑上课。
根据印度驻华大使馆2019年公布的数据,超过2.3万名印度学生在中国高校就读,其中超过2.1万名学生攻读医学学位。印度外交部国务部长穆拉里德哈兰2023年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间,已有近1.4万名学生从中国返回印度。
除了疫情因素,莫迪政府颁布的限制措施也极大地影响了两国的教育合作。2019年10月,印度高等教育监管机构即“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表示,未经内政部和外交部事先批准,印度高校将无法与中国院校开展合作。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一位官员当时表示,印度是向中国派遣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十个国家之一,但上述限制措施可能会影响印度在华留学生数量的增长。
在印度政府封禁273款中国应用程序,包括微信、钉钉、腾讯会议等用于在线学习的应用程序后,许多印度学生也几乎失去了与大学的所有联系。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工程专业学生萨洛尼·乔杜里向媒体表示,她不得不从印度北部的北方邦前往尼泊尔购买新手机和SIM卡,以便能够继续通过微信与学校的老师交流。
“我的一些朋友选择退学去格鲁吉亚,但我仍然相信中国不会放弃我们,中国老师也鼓励我们要坚持下去。我不想在其他国家学习,我想研究中国本身,而且我也付出那么多努力学习中文。在内心深处,我一直希望可以回到中国。”安娜说。
印度国家医学委员会的命令规定,完全通过线上课程完成的学位无法得到当局的认证。跟很多无法返回中国的学生一样,安娜只能通过网课学习操作解剖等临床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安娜跟其他同学致信喀拉拉邦的一家医院,请求在医院观摩学习。院方同意了请求,但要求他们不得对病人进行医疗操作,除非“医生同意”。
“我们可以看资深医生做手术,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临床操作,比如打针、抽血。所以在这三年里,我们做了任何能做的事情积累实操经验。这段经历让我们学会了很多知识,也了解了医院的运作方式,为我之后在中国的实习奠定了基础。”安娜也表示,2021年是自己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因为不知道边境将在何时开放。
2023年1月,安娜终于回到中国,但心境跟第一次相比已有所不同。她坦言,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过于保守”,没有做太多事情。“我只想弥补遗憾。我想探索中国,想吃美味的中国菜,用剩下的三年留下难忘的回忆。”对于因疫情而耽误实习的海外留学生,老师特别安排了额外的课程和研讨会,弥补错过的所有实践课程。
安娜也有更多机会练习中文,她每天都和宿舍阿姨说话,跟出租车司机和小贩攀谈。在大学校园里,安娜交到了很多新朋友。“他们教我中文,我教他们英语。”
在加勒万河谷冲突和新冠疫情暴发后,在华留学的印度学生数量急剧下降。2020年至2021年间,印度新生的入学进程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23年也只有约8580名印度学生回到中国,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印媒《经济时报》报道称, 2020年疫情暴发之前,大多数在华的印度学生就读于沈阳、南京和武汉等地的医学专业,热门院校包括大连医科大学和山东大学。印度留学咨询机构ForeignAdmits创始人尼基尔·贾恩表示,这些院校虽然一直在积极招募印度学生,但许多家庭在疫情后保持谨慎态度。
“我们参加了一个教育展览会,中国大学提供了学费减免和奖学金等优惠条件,但学生的兴趣有限。”贾恩表示,这表明近期事件对印度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可能会持续存在。
安娜也坦言,自己在中国生活也会有心里感到不舒服的时刻,比如社交平台经常充斥着印度的负面信息。
“我觉得抖音上的博主只去那些很穷的地方,或者去一些印度人自己都不吃的脏摊。我想请一个朋友在印度喝咖啡,但她却直接说‘不不不,我怕拉肚子’。每次拍视频发在抖音上,下面都会有评论说留学生拿着中国人的税金留学。我会跟他们解释,国际生项目并没有奖学金,学费是父母交的。”安娜无奈地说。
位于拉贾斯坦邦的A村人口约1万,过半人口是老年人,距离最近的一个小城市也要14公里,居民主要靠种植水稻和芥菜为生。奈特出生和成长于此,2018年从中国一家医学院毕业后,他在一所癌症医院完成了9个月的实习,最后决定在当地一间公立医院担任全科医生。
奈特正在备战研究生考试(PG),希望在未来成为一名皮肤科专科医生。为了鼓励医学生到农村工作,拉贾斯坦邦政府提出为公立医院(包括社区卫生中心和初级卫生中心)医生提供额外的加分政策。在偏远地区政府医院完成一年服务的医生可在研究生考试获得10%的加分,完成两年服务者获20%加分,完成三年及以上服务者则可获得30%的加分。奈特坦言,留在A村的原因不仅是想要留在父母身边,也希望获得加分。
由于印度不承认中国高校颁发的医学研究生学位,奈特完成本科学业后放弃了继续在中国深造的想法。回国后,他成功通过了“外国医学毕业生国家毕业考试”(FMG)。根据印度国家医学委员会的说法,这项考试旨在确保在外留学的医科生符合印度医疗机构的执业标准。如果想要在印度执业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在国外留学的印度医科生必须通过这项考试。
奈特表示,现在日均接诊的患者数量从70人到80人不等,几乎每天都能用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
“比如外科实习时,我学会了CT扫描,一位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老师教我如何用简单且快捷的方式看懂心电图。”奈特还记得,他不久前在急诊值班时遇到了因车祸头部受伤的患者,在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可能性以及排查出血情况的时候,他同样用上了中国老师传授的技巧。
在印度,安娜很难看到手术机器人以及电子处方。同时,她还在中国接触到部分罕见病,比如鼻咽癌和重症肌无力。“如果以后在印度遇到这些疾病,那么我就能用更快的速度诊断出来,对于某些疾病,我也可以了解到印度和中国医生不同的诊断方法。”
今年6月,安娜在扬州顺利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并在7月通过印度的FMG考试。在中印关系升温之际,她也正准备迈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