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

《中国金融》|在实践中探索国库高质量发展之路——访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局局长王春桥PG电子下载

2025-07-2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PG电子(Pocket Games Soft )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子游戏供货商[永久网址:363050.com],首位跨足线下线上电子游戏开发。PG电子,pg娱乐,PG电子试玩平台,pg电子app,pg电子外挂,pg电子接口,pg电子技巧,pg电子下载,欢迎注册体验!

《中国金融》|在实践中探索国库高质量发展之路——访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局局长王春桥PG电子下载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颁布实施四十周年。栉风沐雨四十载,中国人民银行始终初心如磐,依法依规履行经理国库职责,切实发挥国库在国家预算收支执行中的反映、促进、监督等作用,不断推进现代国库体系建设,在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中国特色国库高质量发展之路。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局局长王春桥。

  记者:国库管理着国家的“钱袋子”,其管理和运作方式深刻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您能谈谈国库是什么?国库具体做些什么工作吗?

  王春桥:国库是国家金库的简称。谈到国库,许多人仍停留在对传统国库的认识上,会联想到一个有形的建筑物,用于存放各种各样的财物,库藏越多则国库越充盈,反之则国库空虚,这确实是传统国库的样子。但自从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之后,国库就逐步实现了从有形到无形的蜕变,发展成为现代国库,国库存放的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政府资金。现代国库由四大要素构成,即国库账户、国库资金、国库系统、国库机构,其中,国库账户是指用于存放国库资金的账户;国库资金是指依法缴入国库的政府预算资金,国家的一切预算收入应按照规定全部缴入国库,任何单位不得截留、坐支或自行保管;国库系统是指与办理国库收支业务相配套的信息系统,具体包括传递信息、收付资金、处理账务、统计数据等功能模块;国库机构是指从事国库账户管理、国库资金管理、国库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维护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专门机构及其人员。

  从具体工作内容看,作为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和库款支拨的专门机构,国库主要从事四大项工作。第一,国库会计核算工作,这是国库各项工作的基础,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开户。按照财政制度的有关规定和银行的开户管理办法,为各级财政机关开立账户,履行“政府的银行”职责。二是办理预算资金入库。准确及时地收纳各项国家预算收入,办理各级财政库款的划分和留解,以保证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运用。三是办理预算资金拨付和退库。根据财政机关签发的拨款凭证及时办理同级财政库款的支拨,按照国家财政制度的规定办理库款的退付。四是记账。对各级财政库款和预算收支进行会计账务核算,定期与财政、征收机关等部门对账,以确保报表数据准确无误。第二,国库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国库办理的各项预算收支业务的合规性审核监督、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国库业务的监管,以及国库内部管理等工作,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库资金安全。第三,与国库履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国库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国库信息化建设。第四,其他拓展性服务工作,主要包括代理国务院财政部门向金融机构发行、兑付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以及国库统计分析、国库现金管理等工作。这四大项工作共同构成了现代国库的业务框架。

  记者:我们一直说“央行国库、为民服务”,请您谈谈国库工作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有哪些联系?国库服务民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春桥:国库是国家和人民的“钱袋子”,国库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库工作立足于“收”和“支”两个方面,纳税人依法缴纳的各项税收和非税收入都要缴入国库,同时,还要通过国库将相关资金拨付到千家万户,用于国计民生,其中许多工作虽然不直接和人民群众面对面,但却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中国人民银行在经理国库的四十年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三个聚焦”与人民群众建立起紧密联系,持续向广大群众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国库服务。一是始终聚焦提升国库服务便利度。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纳税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缴税服务,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税款缴纳。积极推动服务创新,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广跨省异地电子缴税和行邮税电子缴库退库、创建跨境税费缴库退库新模式、开展液化天然气(LNG)电子退税、试点海关非政策性电子退库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推进国库服务从“线下跑”向“线上办”变革、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二是始终聚焦向社会公众提供应急保障。面对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国库始终以“守库有责、守库担责、守库尽责”的使命担当,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全力保障应急资金拨付。从1998年洪涝灾害到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再到2025年日喀则地震,国库始终以灾情为令,第一时间启动国库资金汇划“绿色通道”,确保将每一笔救灾款项安全、精准、及时拨付到位,为应急抢险和灾后重建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三是始终聚焦增加人民群众财富。国库对标“金融为民”的职责定位,多措并举优化储蓄国债服务,提供安全可靠的投资理财渠道,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近年来,国库积极推动符合业务管理要求的承销机构申办网银和手机银行销售储蓄国债业务,为投资者购买储蓄国债提供便利条件。积极推进国债下乡,促进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2022~2024年,在农村地区累计销售储蓄国债约95万笔,销售金额约1434亿元、年均增长近40%,占全国销售总量的比重明显提升。很多乡村地区、偏远山区、边疆牧区实现了储蓄国债销售“零突破”。常态化开展储蓄国债到期提醒兑付,通过多种渠道提醒未及时办理兑付的购债群众及时办理兑付,切实维护储蓄国债投资者权益。2023~2024年,各级国库共组织办理储蓄国债到期提醒兑付业务金额累计567.97亿元,惠及群众48.2万人次。

  记者:国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请您结合国库的政治属性,谈谈国库在服从服务党和国家战略方面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王春桥:从历史维度看,国库具有天然的红色基因和政治属性。从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建立,到长征路上“扁担上的国库”,再到延安时期和西柏坡时期,国库在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红色国库在硝烟中孕育,在艰苦探索中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从1950年政务院发布《中央金库条例》,到1981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再到1985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国库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谱写了从战火淬炼中的红色国库到综合完备的现代国库体系的壮丽篇章。

  从经理国库履职情况看,中国人民银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将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为最高原则,将“政治性”贯穿于经理国库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把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库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执行国家政策、落实重点任务、支持重要活动提供高质量服务。近年来,为支持经营主体纾困发展,国家实施一系列稳增长、惠民生的减税降费政策,国库持续优化退库流程,坚持退库业务“即来、即审、即办”,打通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国库协同财政、税务等部门高效落实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全年办结增值税留抵退税金额超2.4万亿元。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库及时办理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等多个地区的冬奥会退税业务,为北京冬奥会顺利举办提供支持。二是促进政府预算高效执行。作为国家预算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库在经过各级人大审议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内,高效办理预算资金收支业务,同时依法合规履行事中监督职责,促进预算收支工作的规范开展和预算资金的优化管理。近年来,国库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全国经由国库办理的预算资金入库和出库规模合计突破100万亿元。三是全力支持财税体制改革。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库不断加强与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协调,推进国库单一账户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配合个人所得税改革、社会保险费征管职责划转等工作,在相关政策制定、业务流程设计和优化、信息系统衔接和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积极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随着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预算资金进出国库对市场流动性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货币政策调控必须考虑的重要影响因子。国库不断提升数据统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为货币政策调控提供参考。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进一步强化沟通配合,统筹国库现金管理、国债发行兑付与流动性管理等工作,有效促进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

  记者: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责,请您谈谈国库在强化自身建设、确保高效履职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王春桥: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明确由中国人民银行具体经理国库。实践证明,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体制是适应我国国情、设计科学合理、运行安全高效、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制度安排。

  为切实履行经理国库职责,四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与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着力从五个方面强基固本,打牢履职根基。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建立了以“两法两条例”为核心的现代国库管理法律制度体系。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等主要法律和行政法规为核心,以相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为支撑,涵盖国库管理事务、资金收支运行、业务系统操作等各方面,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国库管理法律制度体系,为国库资金及时“入库”、合规“出库”和安全“存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结合履职需要,建立了与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相匹配的国库组织体系。按照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设立国库,原则上一级财政设立一级国库。目前,我国自上而下设立了总库、分库、中心支库、支库和乡镇国库五级国库,由中国人民银行具体经理。在不设中国人民银行机构的地方,由中国人民银行委托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国库业务,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有效补充。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设立国库4271个,其中,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3447个,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国库824个。三是注重科技赋能,建立了现代化的国库信息技术体系。坚持守正创新,以科技驱动国库现代化转型。自2000年以来,国库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从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到新一代国家金库工程,历经20余年,建成了功能全面、便捷高效的国库信息化体系,实现了税款直达入库、支出即时到账、风险多环节控制,打通了国库与财政、税务、海关、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完成了国库业务从手工到电子、从分散到集中、资金运行从中转到直达的“三大转变”。四是强化底线思维,建立了依法合规严守安全底线的风险防控体系。依法履行国库监督职责,强化对收入、支出、退库、更正(调库)等业务的审核把关,不断提升国库事前、事中监督成效,全面开展国库事后监督,逐步实现“机控+人控”的监督电子化模式,有效发挥国库对预算执行的促进和监督作用。持续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国库业务的监管,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等方式丰富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实现依法检查、依法处罚、同案同罚。五是坚持与时俱进,建立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国库业务体系。立足主责主业,在高效办理会计核算业务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库履职提出的新要求,从保障资金安全、提升管理效率、促进资金保值增值、提高服务“附加值”等方面出发,不断探索,形成了集会计核算、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国债管理、统计分析、现金管理等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国库业务体系。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未来对于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体制,助力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强国建设,国库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王春桥:习关于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安排,为深入推进国库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工作要继续与时代同频共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坚持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体制不变的基础上,主动作为,用创新驱动国库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我认为深入推进国库改革与发展的工作重点可以总结为五个关键词:安全、法治、科技、惠民、数智。一是坚持安全底线,建设安全国库。防控风险是国库工作的永恒主题,经理国库必须牢牢守住国库资金安全和国库业务系统运行安全的底线。要持续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和管理效能,以规范化管理筑牢安全防线。要健全国库资金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增强国库监督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依法强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国库业务的监管。要积极顺应国库业务创新和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国库监督向智能化转型,切实提升国库监督质效。二是坚持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库。在法治央行的框架下深入推进法治国库建设,着力提升国库管理现代化水平。要健全制度体系,构建与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和现代财税体制相适应的国库管理制度框架。要强化制度供给,密切关注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对国库业务的影响,及时完善配套制度。要突出制度引领,既要以规范性制度保障运行安全,又要以创新性制度推动业务发展。三是坚持科技赋能,建设科技国库。要将科技赋能作为构建现代国库体系、推动国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持续提升国库科技水平。要重点推进技术先进、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新一代国家金库工程建设,为国库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四是坚持高质量标准,建设惠民国库。要始终践行国库为民理念,聚焦民生关切,坚持把保障预算资金高效运行作为关键任务,特别是在应急救灾等特殊时期,要确保国库资金汇划渠道畅通。要积极拓展便民服务新场景,构建多元化国库服务体系,提升国库服务的便捷化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五是坚持创新驱动,建设数智国库。要强化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化分析,深度挖掘国库数据价值,增强服务宏观决策的能力。要拓宽研究视野,逐步健全全方位、多角度的国库分析研究体系,进一步提升国库服务质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国库人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以踔厉奋发之姿、笃行不怠之态推动国库高质量发展,积极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国库智慧和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